深耕•微分享 | “寸拳”打“痛点”
编者按
从今天起,本公号开设“深耕•微分享”专栏,主要刊登两级法院法官在日常办案中通过思考、摸索总结出来的审判思路、规律、经验、技巧等,以期对其他审判人员或办理同类案件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欢迎法律共同体及法律爱好者留言参与讨论。
本|期|作|者
潘洪峰
锡山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
很有感触的一句话,执行工作是良心饭。做执行工作,不是为了光鲜亮丽的指标,最重要的是提升执行效果,最大限度兑现胜诉权益从而让百姓满意。当系统查控难以奏效的时候,我们不妨把手头的案子再往深里刨一刨,很多时候会柳暗花明。
📝善用逆向性思维,找准“痛点”
办理执行案件,最大忌讳就是办成“不痛不痒”或者“隔靴搔痒”,往往吃力不讨好。执行人员往往需要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被执行人,我会如何正常生活?”你会发现原来他的“痛点”很多,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个性的,而这往往都是案件突破口。举个例子,绝大多数执行人员在查询到被执行人微信和支付宝余额接近为零时往往就不做网上冻结了,认为没有余额就没有执行价值。事实上,日常生活中这两种网络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主流,而现金支付日渐式微。如果对被执行人的上述两种网络支付方式加以限制,会对被执行人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不便利,同时也会产生很强的心理震慑。这个“痛点”找到后,我们便在全院层面要求执行人员凡是对被执行人的活动的微信和支付宝账户不管当前余额是否为零都要依法网上冻结。这一举措推行后,不少经常不出现的被执行人出现了,不少主动找到申请人或者法院要求协商解决,效果很不错。从司法实践看,被执行人越觉得“痛”,执行效果越好。
📝善用发散性思维,打好“寸拳”
办理执行案件,很多时候需要“跳出案件看案件”。每办一个执行案件,除了采用常规执行套路外,还应为之量身打造个性化执行方案,要把“寸拳”力道用到恰到好之处。如何能够实现?关键一点,我们对被执行人的熟悉程度不能停留在文书或者系统,对其了解应该是立体和全面的,小到他的工作情况、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平常爱好、社会交往等。了解越多,他就离你越近,你的执行思路才更开阔,执行措施才更多样,在此基础上精准发力必然事半功倍。办案过程中,不少执行人员过度依赖敲电脑键盘查控,习惯于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喜欢“传唤上来”,不喜欢“奔走下去”,往往执行效果很差,当事人也不满意,认为法院没有尽力。试想,等官司打完,能有多少被执行人愿意把财产留在自己名下等着被法院查控?事实证明,多用现场执行、下沉执行方式的威慑力强、到位率高、信访率低、后遗症少、实际效果好。很多案件面上已经查控不到任何财产甚至人去楼空,但通过深入了解却掌握到了有价值的财产线索和人员下落,顿觉眼前一亮;很多案件多次执行没有效果,但通过社区干部、乡邻、亲属等协助配合最终案件出现转机;很多案件用了常规措施没有效果,但通过在社区周边发布悬赏执行公告等特殊执行方法后最终得到圆满解决。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漫漫执行路,我们为之付出、为之拼搏,相信定会留下我们这代执行人坚实的脚印。
往期回顾